- · 《启迪与智慧(上半月)》刊[06/29]
- · 《启迪与智慧(上半月)》征[06/29]
- · 《启迪与智慧(上半月)》投[06/29]
- · 《启迪与智慧(上半月)》栏[06/29]
敦煌壁画系列作品,分享笔尖梵相,领略般若艺(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洞窟】莫高窟159窟 【洞窟】敦煌莫高窟57窟 【类别】壁画 【洞窟】莫高窟第320窟 【名称】文殊菩萨 【类别】壁画 【尺寸】120×118(cm) 【年代】西夏 【
【洞窟】莫高窟159窟
【洞窟】敦煌莫高窟57窟
【类别】壁画
【洞窟】莫高窟第320窟
【名称】文殊菩萨
【类别】壁画
【尺寸】120×118(cm)
【年代】西夏
【年代】中唐
【尺寸】127×116(cm)
【名称】敦煌飞天
【年代】初唐
【名称】施甘露观音
【材质】纸本设色
【简介】这幅壁画是莫高窟390窟隋代的一身小飞天。这身飞天的原壁是在莫高窟390窟洞窟顶部跟墙壁交界的窟檐处。在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形象十分常见,也被称为香间神或天乐神,在我们这幅画面里看到的是一身手抱琵琶的飞天,她在天空中一边翱翔,一边弹奏着手中的琵琶,整个画面让观者感觉到轻松自然。这也充分体现出莫高窟隋代的壁画画风趋于灵动、潇洒、自然,画面里的线条不再像早期壁画那么呆板,而是富有韵律变化,画面中有些地方甚至一蹴而就,有点中国水墨写意画笔法的味道。整个飞天上身赤裸,着锦裙,身上两根长长的飘带随风而起,如同翅膀一样,将飞天托入云霄。这飘带画的可是要相当精彩,在中国飞天壁画里,它不同于西方的天使靠翅膀飞翔,而是靠这根飘带将飞天带上云霄,我们中国道教神话里天女散花的形象也是源于早期的飞天形象,所以飞天当时在壁画绘制里面是相当受欢迎的题材。飞天在整幅壁画中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她却飞翔在洞窟的各个角落,为洞窟增添了不少活泼的色彩。
【年代】初唐
再从画面的造型来看,画中的主尊观音菩萨,她的整个身体呈现出s型,菩萨的站姿轻松、自然、生动,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壁画的绘制,画家不单单是依靠前人留下的粉本创作,而是在此基础上还加入了自己的客观认知。这么优美的站姿,一定是画家在生活中认真观察的结果。
【局部】
【名称】思维菩萨
【年代】唐代
【洞窟】榆林窟3窟
【类别】壁画
【简介】这幅文殊菩萨经变出现在榆林窟第25窟,是唐代保存下来比较经典的壁画之一。位于石窟佛龛的右侧。在许多唐宋时期的洞窟壁画里,都有类似的文殊、普贤经变画出现,构图形式上大同小异,但是绘画风格却各有不同。这幅文殊菩萨经变,它与其它相同题材的壁画相比,不同的地方在于牵坐骑的是黑人奴仆,这在一定程度说明了原始粉本可能来自于印度,这幅因为尺幅较大,品相保存完好,给观者以庄严震慑之感。在这幅壁画中,共出现六个人物形象,一头青狮形象。画面中的人物大小各不相同,主要人物文殊菩萨占据中心位置,手持法宝端坐在青狮之上,画的偏大,次要的牵坐骑的奴仆形象明显偏小,这很充分体现出中国画里人物构图里遵循的主次尊卑关系。而且这幅画里的人物形象有站有坐,形成一种视觉对比,而且画面上方画有华盖似乎随风摇摆,与画面里的人物形象形成了一种动静对比。我们继续看画面里这个牵青狮的黑奴,他那双手握紧绳索在使劲的拽着狮子,这种状态描绘的惟妙惟肖。狮子的形象在这里凶猛威武,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典型的唐代狮子的形象。整幅作品从构图、造型、设色、线条各方面来看,都经得起推敲,可以算是敦煌壁画里的经典作品。
【尺寸】66×100(cm)
【尺寸】165×175(cm)
【简介】这幅东千佛洞的观音蓝度母是敦煌石窟群里面为数不多的壁画精品之一。我们先从整体看,整幅壁画里面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菩萨的衣饰,画面里的菩萨身着蓝色的短袖、白短裙,以及腿上的丝袜都是描绘的相当漂亮,要不是她被画在东千佛洞古老的墙壁上,我们一定会认为她是我们这个时代也相当时尚的模特之一,一点也没有千年前的那种古老感,我想这应该就是这幅壁画最经典的地方之一。我们看画面里的菩萨,她倚靠在一棵树旁边,身形修长、优美,显得十分曼妙,在加上画面里菩萨头顶的树枝为整幅作品营造出了一种不一样的氛围,使得画面很有意境。
【简介】这幅是莫高窟十分有名的观音菩萨像,别称美人观音,从头冠到全身的臂钏、手镯、璎珞等饰物都采用沥粉堆金的特殊画法。使得整个画面富贵华丽,加上画家的造型准确优美,凹凸体积的表现也隐约可见。西域式的色彩基本没有变色,使得西斯廷教堂壁画见之逊色。唯一可惜的是脸部五官的一些颜料有所脱落,但近观细看,原来的轮廓线依旧清晰可见,退远观看,整幅画面的轮廓却又隐隐约约,犹如梦境一般朦朦胧胧。在这里我们主要采取整理性临摹的方式,所以画面中残缺的部分有所完善,如果要研究原壁可以寻找相关资料对比观看。
文章来源:《启迪与智慧》 网址: http://www.qdyzhzz.cn/zonghexinwen/2022/0526/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