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交流启迪智慧交往 创造未来——纪念中国公派留

来源:启迪与智慧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丁仲礼强调,中英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向好,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面对全球挑战和历史机遇,中英两国要相互包容,增进互信,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希望两国的有识之士面向未来,着

丁仲礼强调,中英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向好,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面对全球挑战和历史机遇,中英两国要相互包容,增进互信,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希望两国的有识之士面向未来,着眼长远、肩负责任,加强对话交流、扩大民间交往,不断夯实两国关系友好发展的民意基础;通过深入交流,增进了解、发现机遇,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创未来;两国青年特别是年轻的留学人员,要传递好中英友好的“接力棒”,坚定信心、厚植友谊,持续推进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新进程。

图为欧美同学会秘书长王丕君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国网记者 吴亮 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丁仲礼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1972年,中英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后不久,16位中国青年赴英留学,开启了中英留学交流新篇章。50年后的今天,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英合作依然顺乎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愿望。

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丁仲礼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网记者 吴亮 摄

论坛启幕时逢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逝世噩耗,论坛与会各方表达了对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深切哀悼,表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逝世是英国人民的巨大损失。

图为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网记者 吴亮 摄

欧美同学会秘书长王丕君也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欧美同学会举办此次论坛,旨在为两国教育界、科技界、金融界的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和两国青年一代,搭建一个具有民间性、开放性、国际性的交流、对话、合作平台。这是进一步增进两国友好往来的强大民意基础,也是进一步推进两国以经济和科技的力量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更是两国知识界、科技界、企业界站在历史长河的制高点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的应有担当与使命。

开幕式后,中英两国10位嘉宾分别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旨演讲。他们一致认为,两国加强交流合作顺乎时代潮流、符合两国发展需求、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对未来中英共享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有关领域的合作充满信心和期待。

图为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网记者 吴亮 摄

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首先就论坛对英国女王逝世表达哀悼表示感谢。她在致辞中谈到,近年来,英中两国间的教育合作蓬勃发展,两国留学人员为双方的人文和教育交流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人文交流在两国关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英中两国各界人士应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卫生、气候、能源、食品、贫困和安全等领域的全球重大挑战。在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举办论坛活动探讨通过民间方式加深两国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让彼此联系和团结起来很有意义。

中国网9月10日讯 (记者刘维佳)交流启迪智慧,交往创造未来。值此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暨中国公派留学英国50周年之际,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和欧美同学会留美数字经济百人会共同承办的“纪念中国公派留学英国50周年论坛”9日在北京举行。

论坛以“开创新时代中英教育、科技合作新纪元”为主题,旨在搭建新形势下中英两国在教育、科技、金融等领域可持续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增进中英两国友好互信。中英两国政府要员、教育界知名人士、科学家、企业家、金融界人士等200余位嘉宾出席开幕式。

2022年9月9日,“纪念中国公派留学英国50周年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论坛开幕式现场。中国网记者 吴亮 摄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在致辞中指出,公派留学政策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缩影,发挥了引领留学事业、培养国际化人才、增进中外人民友谊的重要作用。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以来,两国都曾互派留学生,为两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中英两国大学的教育科研水平也因为交流而不断提升,中英之间的合作有了更多桥梁和纽带。中英两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各异,但有广阔的空间可以开展互学互鉴、互利合作。中英合作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也是两国人民的普遍期待,希望英方同中方相向而行,秉持相互尊重、开放包融的原则,推动中英关系沿着建设性的轨道向前发展。


文章来源:《启迪与智慧》 网址: http://www.qdyzhzz.cn/zonghexinwen/2022/0914/1222.html



上一篇:在玩乐中启迪智慧,学会编程,长毛象AI百变编程
下一篇:中航讯已完成子公司西安启迪交通软件技术有限

启迪与智慧投稿 | 启迪与智慧编辑部| 启迪与智慧版面费 | 启迪与智慧论文发表 | 启迪与智慧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启迪与智慧》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