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山师院系巡礼 | 思想塑造灵魂,真理启迪人生—

来源:启迪与智慧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增福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站在人类思维制高点,探寻自然运动变化规律,揭秘人类社会发展本质,揭示个体价值追求方向,既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增福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站在人类思维制高点,探寻自然运动变化规律,揭秘人类社会发展本质,揭示个体价值追求方向,既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与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要求,又给予我们正确理解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启迪。学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与方法,特别是深化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把握,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理论要求,也是准确认识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热忱欢迎优秀学子加入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大家庭,投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与传播的伟大事业中,为人类发展和文明传承贡献思想与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

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50年建校伊始,就设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负责全校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1960年2月,新建政治系,担负起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1984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是全国首批12家设立思政专业的院校之一。历经多次学科院系调整,2011年3月,原政治法律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和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合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院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2016年3月,学院被山东省确定为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7月,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时,学院获评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团中央首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首批山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2022年,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成功入选首批“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完整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体系,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一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等硕士学位点;还设有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办学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在省内领先、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专业优势

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三个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全国首批创办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之一,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全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2021年新设专业,在提前批招生,探索实施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是2022年新增本科专业。支撑专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山东省高峰学科、山东省首批立项建设一流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B+等次,荣膺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学科评价报告》五星级学科。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0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15人,合作博士生导师8人,专兼职硕士生导师56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0人。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7支科研团队。学院教师中,获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全国“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等国家级人才称号7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等荣誉称号4人次;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1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0人次;获评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山东高校十佳辅导员等12人次。


文章来源:《启迪与智慧》 网址: http://www.qdyzhzz.cn/zonghexinwen/2022/0422/1195.html



上一篇:启迪环境3月1日主力资金净卖出1779.30万元
下一篇:广发银行西安分行开展“书香广发,智慧启航”

启迪与智慧投稿 | 启迪与智慧编辑部| 启迪与智慧版面费 | 启迪与智慧论文发表 | 启迪与智慧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启迪与智慧》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