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启迪与智慧(上半月)》栏[06/29]
- · 《启迪与智慧(上半月)》投[06/29]
- · 《启迪与智慧(上半月)》征[06/29]
- · 《启迪与智慧(上半月)》刊[06/29]
道家智慧:用智商做事,用情商做人,做个有雅(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二、读庄子,获高情商的为人之道 若说,老子告诉我们的,是修心养神;庄子告诉我们的,则是处事为人。 1、朝三暮四:形式有多种,本质只有一种 “
二、读庄子,获高情商的为人之道
若说,老子告诉我们的,是修心养神;庄子告诉我们的,则是处事为人。
1、朝三暮四:形式有多种,本质只有一种
“朝三暮四”出子《《庄子·齐物论》》。有一年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他的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
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
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
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朝三暮四阐述了这样一个哲学道理: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人们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这是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2、呆若木鸡:深藏不露,动静以时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训好鸡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周宣王高兴极了,立即带着这只鸡去斗鸡了。
庄子认为,真正有大智慧、有着高超技巧和真正勇敢的人应该是藏而不露的,他们的表现也许是愚钝,笨拙和胆怯的。但是,在真正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些人冷静、沉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阐述了道家的辩证思维,即“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
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大意: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感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想说服别人,或者是感动别人,只能用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来表达,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虚情假意或许能忽悠别人于一时,但是不可能蒙蔽别人很长时间,并且一旦被看穿,就是再来真情实意,人家也不信了!
由内及外、由养到守,将道法融入生活,在培积中气十足、扩成气量恢弘,成为有雅量、气量和心量的人。
4、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庄子
大意:谋划事情没有主见,就会被事情困住;做事情没有准备,肯定会失败。
感悟:“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谋划决断,做事果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5、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大意:喜好当面阿谀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里诋毁别人。
感悟: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他们当着人的面总是捡着最优美动听的话说,让听者飘飘欲仙;可是一转身就会是另一副嘴脸。两面三刀、左右逢源的人可以在短时间里如鱼得水,混水摸鱼,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种人终究会被唾弃,让人“敬而远之”。
6、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见《庄子"杂篇"徐无鬼》
大意:不能因为一只狗善叫就认为它是好狗;不能因为一个人能说会道就认为他是贤人。
感悟:“听其言观其行”,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言论,还要考察他的行为。诸葛亮斩了失街亭的马谡后,想起刘备对马谡的评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悔恨不已。
7、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庄子·秋水》
文章来源:《启迪与智慧》 网址: http://www.qdyzhzz.cn/zonghexinwen/2022/0111/1169.html